“毅弘探测”研制的气象仪为什么敢说数据准确、性能可靠呢?难道也像曹操在赤壁之战中所云:今治水军八十万众,方与将军会猎于吴。所谓的数据准确也是“号称的八十万众”吗?
随着央视探访的深入,我们找到了答案。今天就为大家解密一下气象仪关键参数风速标定的秘密。
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在镜头下,我们找到了一个“大家伙”。所有的秘密都要从这个“大家伙”说起。
这个“大家伙”的学名叫做“环形低速风洞”,不要因为它叫做低速风洞就小瞧它,因为试验段风速小于140m/s(504Km/h)的风洞只能叫做低速风洞。
风洞基本上有2种形式,一种是法国人A.-G.埃菲尔设计的直流式风洞;另一种是德国人L.普朗特设计的回流式风洞,下图是这两种风洞结构示意图。现在世界上最大的低速风洞是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(NASA)埃姆斯(Ames)研究中心的12.2米×24.4米全尺寸低速风洞,这个风洞建成后又增加了一个24.4米× 36.6米的新实验段,风扇电机功率也由原来25兆瓦提高到100兆瓦。
“毅弘探测”的风洞是回流式风洞,气流在风洞中循环回流,既节省能量又不受外界的干扰,能提供极好的均匀性和紊流度,是风速标定、校准的理想设备。
“毅弘探测”的每一个产品都要在风洞里进行全方位的校准标定,每一个风速、每一个角度都会仔细的校准,从“软风”到“飓风”直至17级风,图的就是一个数据可靠,用户安心。
不愧是“20年的匠心”,为了保证产品品质,“毅弘探测”把校准的细节做到了极致,常温下的标定,高、低温试验后风洞复验,为了保证运输途中的可靠,还加上了“运输跌落”试验。这样的企业就是我们国产品牌的一个缩影,“中国制造”已经称得上是“品质保证”了。
为我们“崛起的民族品牌”加油!“毅弘探测”,好样的!